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承擔的“東海井場調查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術服務項目近日順利通過了委托方組織的專家評審和成果驗收。此項目是該所首次利用小道距高分辨率地震探測技術在海洋工程領域開展的調查工作,是一次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成功示范。
本次技術服務項目運用了該所自主研發的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測技術,成功獲取了3個井場的高分辨率地震資料,查明了各井場海底以下1000米范圍內可能存在的淺層氣、活動斷層等災害地質因素,為石油鉆井平臺就位及后續安全作業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地質資料和參考依據。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測技術依托該所研制的“小道距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系統”,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采集作業流程和技術方法。該系統由256道(道間距3.125米)地震數字拖纜、地震采集控制系統(可控制單纜256道或擴展雙纜各128道采集)、便攜式尾標定位系統以及二維地震綜合導航系統組成,已在海洋區域地質調查等領域實現應用。
通過本次技術服務,進一步完善了小道距高分辨率地震探測技術方法,規范了針對海洋工程需求的采集作業流程,邁出了該技術應用走向市場的第一步,為后續開展市場推廣奠定了重要基礎。
來源于:中國礦業報